非遗雅韵|篆刻:方寸之间显中国独有意趣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蕴藏着无数博大精深、灿若星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换言之,非遗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情感的纽带。当今时代下的非遗传承,其文化内核也会融入属于当今时代的烙印。在接下来的非遗雅韵系列中,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非遗,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智慧,让更多非遗被看见、被激活、被传承!
从早期的甲骨文算起,篆刻文化早就融入华夏血脉,流传了三千七百多年,是汉字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篆”指的是汉字的一种书体,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朝时期,而“刻”指的是一种雕刻手法,方式就是用刀子挖。而“篆刻”,其实就是将文字雕刻在特定的材料上。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结合的,一方面,篆刻艺术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属性,以及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篆刻的形成和发展,与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也密切相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经验,彰显了中国艺术的特有魅力。
另一方面,篆刻作为一门纯艺术,其审美价值表现在它十分强调主体精神,主张抒情、比兴,将有个性的审美意趣融入作品形式,重视以情、意、境、趣为内容,抽象文字的线条与结构为其表现形态。作者通过“刻”印来表达个人的审美追求,抒发喜怒哀乐,这就是人性在刀法中自然流露的过程。
篆刻的刀法,有基本刀法和辅助刀法。基本刀法是冲刀法和切刀法,辅助刀法是帮助填补冲切刀法的不足而使用的刀法,种类、名目较多。
基本刀法中包含冲刀法和切刀法。冲刀法的刀刃能够在印石上以冲交运行的体例雕刻线条;切刀法能够在印石上用刀刃以起伏切刻的体例锲刻线条。
篆刻的其它刀法,可称为辅助刀法。用这些刀法都是在冲、切刀法的基础上,以冲、切为主,偶尔辅以其它刀法。在辅助刀法中,有的是冲切刀法中的一部分,有的是冲切刀法的增补和发展。
中国篆刻,作为一门古老而深邃的传统艺术,几乎伴随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史。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
华语之声《环球音乐转不停》专访歌手A.MIN阿敏全方位了解歌手A.MIN阿敏,一个把八九十年代浪漫唱进歌里的音乐人。
-
节日祝福特辑庆祝不止因为这一天,庆祝也不止在这一天,好好生活的每一天都值得被庆祝❤️
-
竹馨善治社会组织
-
红十字会”人间有爱“专题节目
-
《致青春》VOL2:新锐作家溺紫的肆意青春
-
全科医生胡冰霜的医学手记6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后、四川大学心理学教授、华西医院精神科医生胡冰霜携新书《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来杭,做主题为“从史怀哲到艺术治疗”的新书分享会。分享会后,满怀仁心的资深医者胡冰霜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生死观。
-
从家族企业到全球布局,跨域“不可能”--王自亮《吉利传》分享会
-
健康有道特别节目—-揭秘中国式亲子关系
-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致青春》VOL04——郭榕:她用行动关爱少年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