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雅韵|篆刻:方寸之间显中国独有意趣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蕴藏着无数博大精深、灿若星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换言之,非遗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情感的纽带。当今时代下的非遗传承,其文化内核也会融入属于当今时代的烙印。在接下来的非遗雅韵系列中,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非遗,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智慧,让更多非遗被看见、被激活、被传承!

从早期的甲骨文算起,篆刻文化早就融入华夏血脉,流传了三千七百多年,是汉字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篆”指的是汉字的一种书体,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朝时期,而“刻”指的是一种雕刻手法,方式就是用刀子挖。而“篆刻”,其实就是将文字雕刻在特定的材料上。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结合的,一方面,篆刻艺术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属性,以及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篆刻的形成和发展,与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也密切相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经验,彰显了中国艺术的特有魅力。

另一方面,篆刻作为一门纯艺术,其审美价值表现在它十分强调主体精神,主张抒情、比兴,将有个性的审美意趣融入作品形式,重视以情、意、境、趣为内容,抽象文字的线条与结构为其表现形态。作者通过“刻”印来表达个人的审美追求,抒发喜怒哀乐,这就是人性在刀法中自然流露的过程。

篆刻的刀法,有基本刀法和辅助刀法。基本刀法是冲刀法和切刀法,辅助刀法是帮助填补冲切刀法的不足而使用的刀法,种类、名目较多。

基本刀法中包含冲刀法和切刀法。冲刀法的刀刃能够在印石上以冲交运行的体例雕刻线条;切刀法能够在印石上用刀刃以起伏切刻的体例锲刻线条。

篆刻的其它刀法,可称为辅助刀法。用这些刀法都是在冲、切刀法的基础上,以冲、切为主,偶尔辅以其它刀法。在辅助刀法中,有的是冲切刀法中的一部分,有的是冲切刀法的增补和发展。

中国篆刻,作为一门古老而深邃的传统艺术,几乎伴随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史。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阅读 5123
下载客户端
二维码
    推荐专辑
  1. 民情热线2022
    民情热线2022
    《民情热线》是浙江省最早开设的政风行风监督类节目之一,自2004年6月21日开播,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不仅是政府职能部门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也是杭州广播界“最高效的民生投诉处理平台”,实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截止到目前,已有1位副市长、100余位区县(市)长、140多个政府部门及公共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走进电台直播室。历任市领导也十分关注《民情热线》节目,王国平、茅临生、孙忠焕、蔡奇等领导视察节目或作出批示 ,2010年2月9日时任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走进《民情热线》直播间并发表新年讲话。2019年起,《民情热线》被正式列入市政府办公厅民意直通车载体,定期报送民意问题,多个专题被市委办“民意直通车”专报采用。 开播17年来,《民情热线》节目先后获得“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民生影响力广播10强品牌栏目”、“浙江省优秀新闻栏目一等奖”、“浙江省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先进单位”、“杭州市‘民主促民生’优秀栏目奖”、“杭州市最具生活品质节目”、杭州市宣文卫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等奖项。
  2. 宋韵:审美趣味与人文精神
    宋韵:审美趣味与人文精神
    周膺老师向大家介绍宋代雅俗交融的审美意趣及其所体现出来的强烈人文精神。
  3. 海风陆雨
    海风陆雨
  4. 端午安康
    端午安康
  5. 从家族企业到全球布局,跨域“不可能”--王自亮《吉利传》分享会
    从家族企业到全球布局,跨域“不可能”--王自亮《吉利传》分享会
  6. 华语之声祝您中秋快乐!
    华语之声祝您中秋快乐!
  7. 心灵花园
    心灵花园
    《心灵花园》是由杭州市上城区红十字会、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和华语之声联合推出的一档关注当代人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的专题访谈节目,每期选取不同的热点话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8. 红十字关注青少年成长特别节目《青春期=叛逆期?》
    红十字关注青少年成长特别节目《青春期=叛逆期?》
  9. 生活放大镜
    生活放大镜
    《生活放大镜》 给耳朵一场有料的旅行
  10. 致青春VOL03:奋斗中的‘Tony’老师
    致青春VOL03:奋斗中的‘Tony’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