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澄怀 集思传韵” 上城区开展社科“青研荟”宋韵文化研讨活动
11月22日,由浙江省社科联指导,上城区委宣传部主办,上城区社科联、共青团上城区委员会、上城区政协文史委承办的上城社科“青研荟”第一期研讨活动于皇城根优秀传统文化山南学研基地召开。活动以上城区青尚新语学社为研讨主体,从阅读《宋韵文化简读》体会收获切入,开展宋韵文化研讨交流活动。活动中邀请了浙江省社科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陈野、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宇、何勇强点评指导。
陈野向青年朋友们介绍《宋韵文化简读》的创作背景与思路,陈野表示,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要求来看,宋韵文化绝不等同于两宋文化。两宋文化包罗万象,良莠相间,十分庞杂,需要做好去其槽粕、取其精华的工作;从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看,宋韵文化并非某个单位、机构或民间自发的活动,需要在省域层面推动当代文化发展的整体性认识和把握;从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宗数等方面,展示宋韵文化气象的要求来看,宋韵文化并非仅指某种单一资源,需要有对两宋文明成就的综合性梳理、认识和把握。
本书对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宋韵文化”进行了全方面解读,围绕宋韵文化的概念内涵、精神实质、形态特征和当代价值,分十个部分,展示多元包容、百工竞巧、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宋韵文化气象,准确把握其文化精髓、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组织提炼“宋韵”的核心特征,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随后,采取领读人主题发言、集体评议讨论、专家点评交流的形式,围绕宋韵文化制度、经济、艺术等方面,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开展深入研讨交流。通过一次次热烈讨论和专家点评指导,参会人员更加认识了全面、立体、辩证的宋韵文化。
对于“重视规则的制度设计”,曼彻斯特大学硕士、闸弄口街道倪晓明说,宋代由于建国背景的特殊性,抑武崇文的国策使得文官在整个政治体系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虽然造成了臃肿的官僚体系和繁琐了制约系统,但是同时也推动了在法制建设与言论自由方面跨时代进步。士大夫精神也是当代青年人应该传承发扬的优秀特质。
对于“精良裕如的经济生产”,中国人民大学硕士、上城区住建局李柳勇说,通过本章的学习,我认识到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商品经济有了重大的飞跃,宋代已经出现了“外卖小哥”这一职业,我感受到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砖一瓦,更在于流动的商品和温情的居民生活。宋代的民本思想和宋式“现代化”,无疑对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清简雅正的艺术审美”,布里斯托大学硕士、上城区投资促进局李依晴说,这一章节启发了我去了解宋代画师这一群体,北宋翰林图画院的机构规整,体制也完备,孕育了画院特有的美术教育模式,这是许多朝代的画院做不到的。纵观两宋艺术变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贯彻始终,促成了浙江艺术经久不衰的发展史,也酝酿了属于浙江自己的灿烂的艺术文化。
上城社科“青研荟”系列活动,是上城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促进条例》,围绕中心工作和地方特色文化,聚焦基层学术和人才短板,区社科联、团区委、区政协文史委等单位联动搭台,以青尚新语学社为主体,开展的一项综合性、服务性、学术性青年人才队伍培养建设项目。活动的开展对提升青年干部个人综合素养,构建学术型机关、营造学习型社会风尚,以及向青年群体传承发展宋韵文化,优化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促进专家把学问作进基层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下步,“青研荟”活动还将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传承宋韵文化、助力共富、喜迎亚运等主题,开展读书研讨、沙龙雅集、研学访学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专题活动。区直有关部门也将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机制,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本次活动场地皇城根优秀传统文化山南学研基地,位于杭州胜利山南小学,占地2000平方米,距离南宋皇城遗址不到1公里,是上城区校园内宋韵文化传承的特色阵地。基地分为互动板块、走读板块、学研板块、体验板块、学习板块、展示板块,以丰富的传统文化展品、多元的传统体验项目、独特的实践传习课程,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宋韵之美。
-
朝花夕拾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
作家茱萸优秀作品集俞慧芳,女,医务工作者。一个让庸常生活逸出美妙书香的女人。旅游、阅读和写作,挤占了她的节假日的十二时辰。在她看来,诗与远方就在旅游、阅读和日常写作之中。“好书有约”是她生命中的葵花。
-
古村古镇行 游江山峡口 品江峡秋王!七月石榴八月梨,九月十月柿子黄。近日,“江峡秋王”迎来了成熟采摘期。两米多高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拳头般大小的果实,微风吹过,阵阵果香扑鼻而来……
-
端午安康
-
天天读报华语之声、浙江工人日报联合出品
-
《致青春》VOL2:新锐作家溺紫的肆意青春
-
致青春VOL03:奋斗中的‘Tony’老师
-
医脉传承
-
赵玉泓作品作者简介:赵玉泓,笔名中国泓。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浙江省作协会员。喜欢码字画画,痴迷诗和远方。有部分诗作入选纸质刊物和虚拟平台。
-
我们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