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霍克思英译《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文澜讲坛
【内容简介】
1951年,霍克斯回国后,开始了新的研究工作。1959年,36岁的霍克斯发表了《楚辞》英文版,同一年,他成为牛津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中国同事吴世昌的鼓励下,霍克斯着手准备《红楼梦》的翻译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在英语世界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英文译本,有的只是节选本,而且,大量的翻译错误充斥其间,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把林黛玉的人名,翻译为“Black Jade”(黑色的玉--黛玉的直译),吴世昌发现了这个错误,加以严厉的批评,在他的影响下,霍克斯的翻译便用了正确的翻译人名“Lin Daiyu”。霍克斯和吴世昌先生成为一生的挚友。 在1970年,霍克斯抓住了和企鹅出版社合作的机会,全面启动了《红楼梦》120回的全本翻译工作,这时,他面临一个抉择:极其巨大的翻译工作量,日常的教学工作。霍克斯知道,他翻译《红楼梦》,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因为西方世界还没有一个全本120回的英文《红楼梦》。他最后做出了艰难的抉择,辞去牛津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教职,全心投入《红楼梦》翻译,这在国际汉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还没有一位汉学家,是为了翻译中国文化而辞职回家。 霍克斯用了10年的时间,翻译了前80回,分别在1973、1977、1980年出版了英文版《红楼梦》分册,最后四十回,由霍克斯的女婿汉学家闵福德完成。由此,西方世界第一部全本120回的《红楼梦》便诞生了。 霍克斯的《红楼梦》英文版,至今在西方世界拥有独一无二的经典地位,20世纪80年代四卷本《红楼梦》英译全本出现之后,20多年内,还没有一部《红楼梦》新的英译本出现。英国翻译家戴乃迭和杨宪益合作翻译的《红楼梦》,在中国内地拥有影响力;而霍克斯版,则在西方世界一领风骚。
节目(3)
-
我和《红楼梦》英译本的那些事16522020-11-24
-
霍译《红楼梦》八大艺术特色15342020-11-24
-
霍译《红楼梦》其他译例赏析14892020-11-24
-
物说简讯 -
记忆、诗意、创意钱塘自古繁华。钱塘江作为浙江的母亲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钱塘人。钱塘江奔流不息,浙江大地上的人民便生生不息;钱塘江大气磅礴,孕育的钱塘江文化便也包罗万象。 我们浙江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的同仁们一直徜徉在钱塘江文化里。我们把学习、研究、品味、弘扬文化作为一种责任与使命,也作为一种生活的快乐与幸福。于是我们这些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文化、畅想文化,时常交流对文化的体会与感悟。不由自主地,也用我们的笔畅写文化。于是就有了这本散文集。 -
桂花铺古道 柿子挂树梢 -
《致青春》VOL04——郭榕:她用行动关爱少年的你 -
健康研究所 -
《致青春》VOL2:新锐作家溺紫的肆意青春 -
杭州中秋祝福 -
心灵花园《心灵花园》是由杭州市上城区红十字会、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和华语之声联合推出的一档关注当代人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的专题访谈节目,每期选取不同的热点话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
医脉传承 -
段铁朗读——章锦水诗歌作品集段铁朗读 章锦水诗歌作品集
推荐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