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研究所丨健康父母也会生出遗传病宝宝?80%患儿父母无症状!这项筛查每个家庭都该知道!


我们马拉松都能跑,孩子却连奶瓶都握不住……

小张(化名)夫妇是同事眼中的“健康标杆”:两人常年保持健身习惯,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体检报告连一个箭头都没有,家族里也没有遗传病患者。然而,他们4个月大的儿子小宇(化名),喝个奶都会频繁呛咳、哭声跟小猫叫似的,连最简单的翻身都做不到,“真叫人揪心!”小张担忧道。

事出反常必有因,辗转了多家医院,最终在浙大邵逸夫医院通过基因检测技术确诊小宇为GAA基因变异导致的婴儿型庞贝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疾病。

“明明我们两家人祖上都没人得过这个病,孩子怎么会……”在浙大邵逸夫医院遗传咨询门诊,这样的困惑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近日,央视新闻还报道了一串令人心惊的数据:我国80%的单基因遗传病患儿父母无任何症状,属于隐性遗传变异的携带者。小张夫妇就是典型案例——两人身体健康,却生下了患有庞贝病的宝宝,并且,因为他们双方都是携带者,再生育的时候,每一次均有25%的概率生育患病的后代。

这种悲剧并非个例。平均每个健康人携带着2.8个隐性致病的基因变异,更吓人的是,当前这些“隐形风险”通过常规孕检无法检出!所以,今天就让我们就来聊聊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一项能提前阻断遗传病传承的“基因安检”。

为什么健康父母

会生出遗传病宝宝?


我国每年新增约80万例出生缺陷患儿,其中40%的出生缺陷由遗传异常导致。单基因病是导致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单个疾病的发病率不高,但因其种类高达7000多种,所以,其综合发病率超过1%,在出生缺陷儿中的占比高达22.2%。

单基因病有不同的遗传模式,例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Y连锁遗传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常染色体隐性病和X连锁隐性遗传

许多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儿的父母看起来完全健康,没有任何疾病表现。这是因为这些父母各自携带了一个致病基因变异(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处于杂合状态),而另一个正常基因足以维持正常功能,使他们成为无症状的“健康携带者”。然而,当父母双方都携带相同基因的致病突变时,每次怀孕就有25%的概率会将这个致病变异同时遗传给下一代,此时就会生育患病的孩子。这种“隐形”的遗传风险,往往在生育患儿后才被发现,就像前面小张夫妇一样。


常规产检为何

查不出这些风险?


那为什么常规的产检没有提示基因病的风险呢?这是因为当前的常规孕期检查主要包括NT超声、血清学产前筛查、无创筛查和超声检查,这些检查主要针对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等)和胎儿结构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技术原理不同。超声只能观察结构异常,无法检测基因缺陷;唐筛和无创DNA仅针对染色体问题,没有覆盖单基因病。比如SMA患儿在超声检查中可能完全正常。

其次,许多单基因病(如庞贝病)在产检时没有异常表现,出生后数月才显现症状。

简言之,产检正常≠基因正常!单基因病需要做专门的基因筛查来预防,这也是为什么专家建议所有备孕夫妇都要做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的原因。


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

查什么?查了有什么好处?


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是通过检测备孕夫妇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变异,评估生育遗传病患儿的风险。只需采集少量血液或唾液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其中的DNA序列,一次性分析少至十几个、多至上千个相关的基因,寻找已知的致病变异。

以浙大邵逸夫医院当前开展的综合性携带者筛查为例:


通过一次检测,就可以筛查常见的脆性X综合征、甲型血友病、一千多种隐性遗传的单基因病,一百多种成人可预防性单基因病,此外还可同时检测基因组的拷贝数变异情况。

通过携带者筛查,可以筛查夫妻隐性基因的携带情况,存在子代生育风险的,可以通过产前诊断或单基因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T-M,俗称三代试管技术)等来降低遗传给下一代的风险。

如果通过携带者筛查发现成人可预防性单基因病存在风险,例如发现高脂血症、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相关的基因变异,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健康方面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降低严重疾病的发生概率,延长生命周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哪些人群适合做携带者筛查?

具体怎么做呢?


原则上,所有备孕夫妻均可以进行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此外,近亲结婚或计划做试管婴儿的夫妇需优先考虑进行携带者筛查;已经怀孕但处于孕早期的夫妇,也可以考虑进行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明确风险后可进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

隐性遗传病就像一张“基因彩票“,而携带者筛查提供了让我们提前看清彩票号码的机会。每个家庭都值得拥有一个健康的开始,这项简单的检测,能让准父母们在生命最初的起点就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邵逸夫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
阅读 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