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家花园》作家见面会:通往父辈之路

10月27日,作家见面会“叶兆言《璩家花园》作家见面会:通往父辈之路”在浙江工商大学金综合楼一楼报告厅开展。

会上,作家叶兆言与《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江南》杂志主编哲贵、浙江大学教授翟业军围绕叶兆言的新作《璩家花园》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对谈。对谈由金收获写作中心副主任萧耳主持。

对谈从本书的写作原因谈起。叶兆言老师称自己一直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在阅读氛围逐渐淡薄的社会大背景下,他希望能够源源不断地写,也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大家阅读和接受。今天的写作是对以往的作品的“拯救”,也是在打捞以往的自己,希望能从原来“写南京”“写民国”的标签中挣脱出来。此外,在谈及这本书的真实性时,他说“这部作品写的是我身边的人,写的是我自己,写的是我的父辈、祖父辈,也希望能够借此引起年轻人对历史的回顾。”

翟业军老师认为《璩家花园》和叶兆言以往的小说都不同,从写泼辣的女性变为写男人。他提到:“叶兆言写的是一本非常美好的书,当中美好的人物和美好的城市是匹配的。”

哲贵老师则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璩家花园》的深刻含义。他先尝试从“送给女儿的书”这句话进入这部小说,把这部小说看成是作者在用自己的方式对女儿漫长的叮咛,既告诉女儿人世的险恶、不易,更告诉女儿人世的温暖和坚持。但这部作品又不止对女儿的叮咛,还可以看成作者对自己人世的一种反思,他认为“作者像老牛反刍一样反省自己的人生,思索着时代、人世和地域的变化。”他还说到,这部作品是作者写给我们这个时代一封深情的长信。虽然写的都是小人物,但可以从小人物故事中看到时代对小人物的触动,而从小人物的发展中也可以看到时代的变化。读者可以从小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未来的方向。

陈东捷老师以时代性、地域性和为平民立传三方面切入分享了自己对这部作品的感受。他高度评价这部作品是“以平静的叙事讲述几十年间南京一群普通人的命运,看似波澜不惊的背后暗流涌动,闪耀在作品中的元素美丽丰富。”

同时,陈东捷老师还分析了《璩家花园》中“缝纫机”和“日记”两大线索的作用,认为“缝纫机”表达了那个年代的平民在城市中的挣扎和对美好温暖生活的向往;“日记”则以教授为切口,表现了在时代裹挟下人们某种程度的自觉行为和努力。


阅读 1896
下载客户端
二维码
    推荐专辑
  1. 二十万个为什么幼儿版
    二十万个为什么幼儿版
  2. 中国儿童经典故事
    中国儿童经典故事
  3. 漫谈霍克思英译《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漫谈霍克思英译《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1951年,霍克斯回国后,开始了新的研究工作。1959年,36岁的霍克斯发表了《楚辞》英文版,同一年,他成为牛津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中国同事吴世昌的鼓励下,霍克斯着手准备《红楼梦》的翻译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在英语世界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英文译本,有的只是节选本,而且,大量的翻译错误充斥其间,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把林黛玉的人名,翻译为“Black Jade”(黑色的玉--黛玉的直译),吴世昌发现了这个错误,加以严厉的批评,在他的影响下,霍克斯的翻译便用了正确的翻译人名“Lin Daiyu”。霍克斯和吴世昌先生成为一生的挚友。 在1970年,霍克斯抓住了和企鹅出版社合作的机会,全面启动了《红楼梦》120回的全本翻译工作,这时,他面临一个抉择:极其巨大的翻译工作量,日常的教学工作。霍克斯知道,他翻译《红楼梦》,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因为西方世界还没有一个全本120回的英文《红楼梦》。他最后做出了艰难的抉择,辞去牛津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教职,全心投入《红楼梦》翻译,这在国际汉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还没有一位汉学家,是为了翻译中国文化而辞职回家。 霍克斯用了10年的时间,翻译了前80回,分别在1973、1977、1980年出版了英文版《红楼梦》分册,最后四十回,由霍克斯的女婿汉学家闵福德完成。由此,西方世界第一部全本120回的《红楼梦》便诞生了。 霍克斯的《红楼梦》英文版,至今在西方世界拥有独一无二的经典地位,20世纪80年代四卷本《红楼梦》英译全本出现之后,20多年内,还没有一部《红楼梦》新的英译本出现。英国翻译家戴乃迭和杨宪益合作翻译的《红楼梦》,在中国内地拥有影响力;而霍克斯版,则在西方世界一领风骚。
  4. 穿越回南宋的N个理由
    穿越回南宋的N个理由
  5. 全科医生胡冰霜的医学手记
    全科医生胡冰霜的医学手记
    6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后、四川大学心理学教授、华西医院精神科医生胡冰霜携新书《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来杭,做主题为“从史怀哲到艺术治疗”的新书分享会。分享会后,满怀仁心的资深医者胡冰霜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生死观。
  6. 心灵花园
    心灵花园
    《心灵花园》是由杭州市上城区红十字会、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和华语之声联合推出的一档关注当代人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的专题访谈节目,每期选取不同的热点话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7. 新春送福
    新春送福
    2019年华语之声新春祝福!
  8. 我们的告白
    我们的告白
  9. 红十字关注青少年成长特别节目《青春期=叛逆期?》
    红十字关注青少年成长特别节目《青春期=叛逆期?》
  10. 杭州中秋祝福
    杭州中秋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