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爱丨中医夏季养生
由上城区红十字会
联合华语之声、华视直播
共同推出的《人间有爱》系列节目
本期邀请到了
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
包烨华
与我们一同聊聊
中医夏季养生
夏季应该如何养生
1、重在调心
在中医学中,夏季“五行”属火,对应于人体“心”气,故夏季首先注意心神的调养。《黄帝内经》认为在夏季应“使志无怒”,保持心情和顺,戒怒戒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另外,“汗为心之液”,夏季炎热,应避免出汗过多,否则可能出现血液浓缩,血行不畅,变为瘀血,从而导致心脏病的出现。
2、合理休息
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人们普遍睡觉少、睡不好、易失眠。《黄帝内经》指出应顺应夏季气候:“夜卧早起,无厌与日”。睡眠时间可适当较其他季节偏晚(不应超过23点),以防阴气不足。天明即可起床,补充阳气增长。另外夏季气温高,人体血管扩张,血液聚于体表,午餐后胃肠道供血增加,大脑供血相对减少,人容易产生困倦感,午睡有助于养神、缓解疲劳。
中医亦提倡子午觉,即子时、午时保证睡眠。午睡时间一般半小时左右,不宜超过1小时,午睡时间过长,可能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种状态下被唤醒会导致身体感到不适,如头痛、困倦等,或者会干扰晚上的睡眠。
3、适度运动
夏季不宜过度运动。运动量大导致出汗太多,使机体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高温下容易中暑。剧烈运动本身亦增加心脏负担,故在夏季一般建议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使身体微微出汗即可,以排除身体湿气及促进气血运行,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防止“气随津脱”。
运动时间也有讲究,建议选择安静舒适的清晨或凉爽的傍晚,应避开酷日难耐的中午。
4、清淡饮食
夏季天气炎热,饮食上若不减少辛辣、肥腻、油炸等上火之品的摄入,可能会出现机体内火过旺,导致痤疮、口疮、便秘或痔疮等症状的出现。一旦没有管住嘴,上火之物吃的多,可以适当吃一些苦瓜、生菜、冬瓜等助于清泻火热的食物。水果和蔬菜富含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补充身体的水分和营养。
另外,到长夏时节(一般指7月7日至8月6日),气候又湿又热,这时应适当食用具有清热解暑、利湿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薏米、荷叶等。
5、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的防病治病理念,它主要针对在冬季因阳气不足所导致的疾病,在夏季运用相关中医治疗手段,提升机体阳气,从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冬病夏治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艾灸、刮痧、中药等,其中穴位贴敷最具有代表性。在三伏天时期,使用有温通作用的中药配方制成贴敷药品,贴敷在身体某些部位,通过穴位刺激和经络传导,达到温通经脉、增强免疫、散寒除湿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冬病夏治有很多好处,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出现不良影响。
想要了解更多
关于“中医夏季养生”的常见问题吗?
欢迎点击文中音频收听完整节目~
-
嵊泗地名馆——北界记忆
-
为时间写生作者:余刚 诗歌就我而言是整个生命的燃烧,但是否燃烧充分,这需要时间检验;诗歌也是一次意外的惊喜,如果不能产生惊喜,还不如不写;诗歌更是接近无限的途径,在无数个迷茫的多重路口,任我们择取将去的方向。基于此,当我再次审视自己这本诗集时,我知道她远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因为还有很多同时期写作的诗歌被摒弃在外,用哪一首,或不用哪一首,颇让我犹豫。这也说明我的诗歌依然在摇摆中,有点放弃对绝对抒情的追求,以及对意境一意象—境界这条美学路线的探寻。总之觉得不够沉重,似乎其只是建立在空灵之上,而不是苦难之上。
-
茱茱老师家庭教育课堂
-
医脉传承
-
段铁朗读——章锦水诗歌作品集段铁朗读 章锦水诗歌作品集
-
《致青春》VOL2:新锐作家溺紫的肆意青春
-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致青春》VOL04——郭榕:她用行动关爱少年的你
-
心灵花园《心灵花园》是由杭州市上城区红十字会、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和华语之声联合推出的一档关注当代人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的专题访谈节目,每期选取不同的热点话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
致青春VOL03:奋斗中的‘Tony’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