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读报|中国开启建造空间站的新时代
新鲜的消息 悦动的声音
本期播报:夏雨
内容摘要
1.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昨天上午,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联合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浙江图书馆,在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仓前校区改扩建工程项目工地开展了“守护红色根脉 品读红色经典 建好红色学府”——党史学习教育进工地活动。
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授课老师李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建筑工人一起学习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追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鼓励大家做红色工匠,用实际作为点亮工匠精神。
工人作家邹元辉荐读《平凡的世界》,浙江省优秀阅读推广人劳月分享百年党史中的经典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带领建筑工人共同探索“红色书籍里的百年党史”。
“人的思想也是地,要么种庄稼,要么长杂草,项目党员用自己任劳任怨的美德和先锋行动在工人心中种下了一棵棵小树苗。”浙江一建长龙航空项目安全员张代杨走上讲台,为工人兄弟带来了他身边的优秀中共党员故事,句句肺腑之音
2.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托举下,从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取得的又一项突破性成就。
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将为后续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组装建造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建成之后,它将是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彰显出中国人自主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决心和才智,体现出中国在世界载人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地位,成为中华民族中国梦航天梦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它的规模大约有423吨,由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16国联合,先后经历12年建造完成。中国空间站在总体规模上不及国际空间站,但由我国自主建造,实现了部组件全部国产化,原材料全部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
建成中国空间站,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必将再次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4月29日,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中心小学的校园农耕田里小麦成熟,学生们割麦、堆放,当起了小农夫。该县在全县中小学中倡导开设校园种植体验园地,让学生走进田间,自己播种、自己管理、自己收割,体验劳动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增长农事知识,从小培养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无独有偶,不久前,杭州市富阳区一所小学将劳动列为“必修课”的做法火了。从10年前开始,这里的孩子就有计划、系统化地参加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农场劳动和志愿服务公益劳动,设计校内农场耕种计划,在不同时令种菜、养蚕、除虫、收割……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习惯,为这样的教育理念点赞。
如今,不少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或劳动实践课,有的学校即使开设了,也没有很好地去认真抓细抓实。而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偏重于抓孩子的文化课,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忽视了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能力。从小到大,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使得他们一天天长大以后,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生存技能较弱。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其中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一课时,劳动素养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精彩导览
1.党史学习教育进工地
2.中国开启建造空间站的新时代
3.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
联合报道:《浙江工人日报》、华语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