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声音

下载

播放量:28360

2023-06-21

会学会问长学问

会学会问长学问

 

时下的人爱创新,尤爱造词,以至于线上线下新词频出,雅俗皆有。最近,又接触到一个新词,叫“功能性文盲”。细嚼之,颇为有趣,颇有说道。

何谓“功能性文盲”?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人活到一定年龄,一定阶段,一定层次,很难坚持再学习,很难接受新东西。因而,习惯于抵触和抗拒新旧交替的本能反应,似乎他所接受的一切,都是为了印证自己有限的认知。但是,在这世上,一切事物都会朝着推陈出新的方向发展,时代不会因为任何大多数人而停止不前,相反却会继续汹涌澎湃,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时代的变化,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人活着,要想活出质量,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尽量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为后代留些美好的记忆,从而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如果安于现状,一味否定新事物,只会变得鼠目寸光,最终被不断迭代的世界所抛弃。偏见,往往来于认知层面,而拒绝新生事物冲击已有的认知体系,往往是最致命的。贸然给别人贴标签,注定看不见真实的对方。久之,放不下所谓的体面,执着于预设的立场,只会固步自封,从而错过学问未来的可能性。

学问,由“学”和“问”两个字并列组成。它是评价一个人知识、能力、素质等诸多方面的通称,包含着丰富的求学增识方法。“学”和“问”既是统一体,又是不同侧重的两个面。学问如同一口井,掘的越深,才能喷的越高、越多、越久。只有不断地码高书本层,拓展知识面,才能重塑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新提升自己的学问。

人是会学习的动物,人们获取的所有知识大都来自学习。理学大家朱熹认为:“学、问、思、辨,所以择善而为知,学而知也。”诸葛亮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在于先天智力的差异,而在于后天学习的差别。只有学习,才有学养。学养不深,学问无从谈起?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关键的是两种。一种是经典,从书本上学习。无论哪方面的知识,都要用文字记录下来,才能播撒和传承,一代一代地让更多的人接触收纳而变为经史。再者是实践,从苦难中来。苦难也是一门大学问。人生经历的苦难越多,挫折越多,生命才越有滋味。这就像“茶叶蛋”一样,煮的过程中蛋壳破得越多,才越有味道。所以,苦难不仅能助人成长,还能丰富生活的劲道。

         学问,学问,“学”离不开“问”。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正如胡适之所讲,“不疑处有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求知仅靠读书学习是不够的,关键要勤于思考,辨析所学知识的益处何在,有何缺陷,这就需要多问。正是通过“问”,才得以提升人们对所学知识的辨识能力、反思能力和拓展能力,进而获得丰富的知识,长足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问”实际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技巧。

学必思,思必问。独立思考,审慎追问。所谓“问”,就是正视自己一无所知、反思自已一知半解之处,向知者,向能人,向高人提问。当然,归根到底是要问自己,带着问题去读书、去请教、去实践,从而明白所接受的信息或知识,究竟是什么意思,应怎么理解?与书本、与智者、与实践有无不同,有什么不同,为何会是这样的?只有带着问题去学,在思考中领悟知识,才能真正将知识深化于心,真正进入知识的海洋和深底。所以,圣人说,格物致知,悟道觉理。

学富五车固然是好,但更应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独立的见解。问自己,问他人,知而好问,然后才能释疑解惑。如果不带着问题思考,即便博览群书,遍访名师,我们所看到的也只能是一闪而过,不会在大脑中形成印记,不能转化为自己的见解,最终变成人云亦云,难以获得真知灼见。学的过程中产生疑问,表明我们已然在思考,便会想方设法解决它,几经摸索,得到一个答案,就会有成就感,也会激励我们再学、再思、再扩展,再升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人行,其必有我师。处处聆听,才能听到独到的见解。只有善问他人,才能博采众长,扩展提高自己。向他人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不耻下问。孔子曾经向7岁的小孩请教,成为好学之典范。不耻下问,重在“耻”上,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何人地问,向他人问教,不要限定范围,即便是自己的学生、下级、晚辈,甚至关系不友好的人,只要他们见长于自己某一方面,哪怕是一星半点,就应当不耻于问询。

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反之,则刚愎自用,无知自负。人生需要高度,与高人为伍,就是在提升自己的高度。常与高人来往,你会不同凡响;多和高人来往,你的视野也会随之开阔。高人相助,对于提升自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善于和能人共事,超越自我。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能人共事,不只是人生认知的升华,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享受。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能人就像一面镜子,彼此照见对方的人生。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不会笨拙;和勇敢的人在一起,你不会软弱;和乐观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悲伤。与高人来往,你必将成为高人;与能人共事,你必定成为能人。

放下偏见,满眼学问。很多时候,阻碍我们脚步的,不是窘迫的处境,而是闭塞的心境。面对任何事物,惟有心态开放,才能触及灵魂,发现隐藏着的机会。学会用不同角度看待世界,接纳世间百态,不断学问,终将成全你丰盈的人生。

作者简介:


陶正明,湖北省大悟县人,少将军衔。1972年12月入伍,曾经在第一集团军、第十二集团军和浙江军区工作,参加了中越边境作战。退休前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江西省军区政委。出版图书《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把心揉进红土地》《我和我的战友》和《老陶天天大白话》等,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推荐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