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声音

下载

播放量:29676

2021-03-16

第一集:是什么让小营巷将卫生工作做到极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百年华诞活动中具有独特优势。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社科三分钟特别推出“我在红巷学党史”系列,一起探寻百年来浙江杭州上城留下的那些红色印记,重启镌刻在红色时代脉搏上的壮丽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重回当年的小营巷,看看当年毛主席来到小营巷的情景吧~


“你们这里的卫生工作搞得不错嘛!”1958年1月5日午后,毛主席在离开杭州去机场的途中,突然来到小营巷,视察这里的卫生工作,笑容满面地称赞道。


他一路走来,经过61号、56号和42号三个墙门,途中亲切询问了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情况,察看了居民的卧室、厅堂、厨房、水缸……这次偶然的来访,引起居民群众的夹道欢迎,给了小营巷人民极大的鼓舞,也激发了小营巷几代人搞好爱国卫生工作的激情。


原来,1952年,毛主席倡导的以“除害灭病”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就在全国范围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小营巷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号召。其中作为卫生主任的程瑜,和几位居民干部一起,带头日夜奋战,铲除垃圾山、整修下水道、疏通臭水沟……小营巷形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好风气、好习惯,并将其延续下来。


20世纪70年代,小营巷的卫生工作已经走出浅浅小巷、声名远扬。这里的居民,不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投身到这项火热的事业中。在小营巷居民田华玲的记忆中,巷子里的居民们把卫生这件小事做到了极致。“我们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放了学,就和卫生委员一起拿着舀子,挨家挨户地检查水缸里有没有孑孓。”如果居民家的水不干净,卫生委员一定会要求清洗水缸,有时候随行的少先队员没有把水缸擦干净,就会挨批评。


在那个人人“学小营、赶小营”的年代里,刚刚接棒义务成为第三代卫生委员的应爱珍丝毫都不敢怠慢。每天早晨,她都准时从家里出发,社区的条条巷子便是她的工作“岗位”;她的目光总是停留在垃圾桶旁、污水沟边,哪里脏了就扫哪里;小营巷有上百户人家,她总是逐一走访,检查玻璃窗户、水缸是不是干净……


应爱珍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便是27年。1998年,当她二次退休时,已经是一位78岁的老人。


但是这里的人们仍记得,那几年,年过八旬的应奶奶依然“闲不住”,巷子里,还常常留下她拿起扫把抹布四处检查卫生的身影……一种时代精神,也随之定格在这条巷子里。


如今,小营巷不仅打响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品牌,还发展了一条从环境综合整治到全民健康教育的特色社区卫生发展之路。卫生委员也已经传到了第八代,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岗位,却见证了小营巷乃至整个浙江省卫生工作的不断改善,“敢为天下先、甘做孺子牛”的红巷精神深深植根于他们心中,更映照着他们无私奉献、勤劳奋斗的初心。

来源丨上城区社科联、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编纂研究室、小营街道、浙江日报、华语之声 

播报丨华语之声主播 彦舟

推荐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