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声音

下载
地名故事 | 仪凤桥——心之所愿,凤鸟来仪
2020-07-10 10:58:08

区划地名动态


      湖州因湖而名,因河成市,因水而兴,素有“水云乡”、“水晶宫”的美称。河网密布,河道纵横,造就了“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的水乡景色。


唐代诗人杨汉公有“吴兴城阙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的诗句,将古时湖州小桥流水的江南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据清同治《湖州府志》记载,当时乌程、归安二县就有1400余座桥。


仪凤桥,位于南街,跨苕溪,是城南进入城区的主要桥梁。宋《嘉泰吴兴志》卷十九载:“仪凤桥,在湖州府治西南。唐仪凤中置。因年号为名也。”


▲仪凤桥一侧









自古以来地名的命名或以自然实体命名,或以地理位置命名,又或以祥瑞命名等多种表现形式。仪凤桥虽以年号为名,但仪凤二字也同样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希冀。


▲桥额“仪凤桥”字样


“仪凤”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从唐高宗李治为何改年号“仪凤”来说起。据载唐高宗喜改年号,在位期间(34年)共用了14个年号。《唐会要》卷二十八曾有记载:“上元三年十一月一日。陈州上言。宛丘县凤凰集。众鸟数万。前后翔从。行列齐整。色别为群。三日。遂改元仪凤。”可见,唐高宗是以天降祥瑞,而将年号改为仪凤。(注:宛丘,古地名,古时又称陈州,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区,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定都和长眠的地方,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


▲仪凤桥上凤凰图案


仪凤年间湖城百姓建造仪凤桥时是否同样也怀揣着美好的愿景呢?纵观湖州古桥,桥名围绕美好或向往主题的不胜枚举,如广福桥、永安桥等;或桥楹联书有美好寓意的亦不在少数,如德清千秋桥,有“千秋永固,万民如康”之句;又如双林金锁桥,有楹联“金锁乍开通仕路,玉梁重建发财源”。仪凤桥想来也大抵如是了吧。


▲仪凤桥旧颜(图片来自学习强国平台)








清时,湖州府有乌程、归安两县,仪凤桥为其分界,桥北为乌程县,桥南为归安县。南堍是依漕渎而建的小西街,历来为高门聚集之地和商贾市井之所,自古商业繁盛。


水运发达造就了湖州地区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据宋《嘉泰吴兴志》卷十八载:“仪凤桥南有鱼脯楼,吴越钱氏于此曝鱼脯,修贡上国。今乡土鱼脯甚美,春月尤多作以盘饤。”犹见产品品质之胜,亦反映了仪凤桥一带市集的繁华。


▲湖州薛家镜(图片来自网络)

宋代至明清时期,湖州成为全国的铸镜中心,特别是仪凤桥一带聚集了许多的铸镜作坊,如官营的湖州铸鉴局,而私营作坊更是星罗棋布、商号荟萃,且铸镜名匠辈出,比较有名的如薛家镜,产品行销各地,远销海外。明成化《湖州府志》卷十载:“今郡城中工人铸铜镜最得法,世称为湖州镜。” 可见当时的湖州镜有着很高的地位和美誉。


桥下繁忙的漕渎,桥堍热闹的集市,仪凤桥见证着古时湖州的繁华。










仪凤桥于宋绍熙三年(1192年)毁于火,次年重建。北宋判官郑戬曾有记载:“平袤数十寻,丛倚百余柱,亘于两溪,殊为胜概……旧桥有画栋采栏与骆驼桥华焕相望”,不难看出,旧时仪凤桥之气势恢宏、雄伟壮观。仪凤桥于明清两代数次重修。新中国成立后,两度改建。1987年12月,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现桥长19米,跨径12米,宽30.5米。


▲仪凤桥今貌

心之所愿,凤鸟来仪,怀揣着美好愿景的湖城百姓,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仪凤桥,一座屹立于湖城1300余年的古桥,历经风雨沧桑,默默的见证着湖城的发展与变迁。现今以仪凤桥为中心的南街、小西街、状元街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繁华依旧。

阅读 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