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厌倦了千篇一律的推荐列表?在我们的“声临其境·悦读新享”——有声书精选推荐栏目中,我们摒弃常规,带你以全新、趣味横生的方式邂逅知识盛宴!从历史长河的波澜壮阔到文学名著的深邃意境;从科幻世界的奇思妙想到科普知识的生动有趣……每一种声音,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提起牡丹,人们常念洛阳,可在宋代杭州,吉祥寺的牡丹也曾艳压一方,更因苏轼的诗成为千古佳话。本期“声临其境・悦读新享”,邀您翻开《诗里杭州》,循着“人老簪花不自羞”的诙谐,走进苏轼与吉祥寺牡丹的故事。
吉祥寺虽已湮没在今杭州仙林苑的烟火里,却曾因僧人守璘培育的近百种牡丹名动全城。每年春日,百姓蜂拥赏玩,官员也与民同乐,熙宁五年的花会更是盛况空前——苏轼在《牡丹记叙》中写道,彼时州人齐聚,从舆台皂隶到文人雅士皆插花同游,观者数万人,金盘彩篮献花于坐者五十有三人,这般热闹,丝毫不逊如今的花展。
而苏轼与这牡丹的缘分,远不止一场盛会。那年五月,他与知州沈立赏花饮酒,醉后簪花而归,写下“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将老者簪花的率真、路人围观的热闹写得活灵活现。冬至时节,牡丹凋零,他却独自寻至寺中,叹“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独肯来”,足见对牡丹的偏爱;十余日后再来,又盼“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急切之情跃然纸上。
最妙的是他与新任知州陈襄的“斗诗”趣事。熙宁六年春,苏轼邀陈襄赏牡丹,久候不至,便写诗调侃“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次日陈襄赴约赋诗,苏轼当即和诗“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一来一往间,文人雅趣与挚友情谊尽显。此后冬日,二人还以牡丹为题唱和四首,将霜雪与牡丹、诗律与寒暄相融,让牡丹的美跨越了季节。
不止苏轼,蔡襄也曾为吉祥寺牡丹题诗,“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对月思依然”道尽赏花的缱绻。如今,虽不见当年牡丹千堆、诗酒唱和的盛景,但《诗里杭州》的文字,仍能让我们穿越千年,看见苏轼簪花醉归的憨态,听见文人与牡丹的对话。本期“声临其境・悦读新享”,就让我们在《诗里杭州》中,重拾这段藏在牡丹与诗行里的杭州雅韵。


扫描上方二维码
即可免费收听
《诗里杭州》全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