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声音

下载
健康研究所丨一颗荔枝“三把火”?快来解锁荔枝的消暑吃法
2025-07-02 11:46:02

华语之声

传统中医视角下

荔枝的药用价值

荔枝入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汉朝,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有补脾益肝、生津止呃、消肿止痛、镇咳养心等作用。随着应用的深入,历代医家逐步发现荔枝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

荔枝性味甘,酸,温,归脾、肝经,无毒。具有健脾止泻、养肝益血、理气止痛、养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病后体虚,津伤口渴,脾虚泄泻,呃逆,瘰疠,外伤出血等。

荔枝核

很多人只知道荔枝有药用价值,却不知看似无用的荔枝核不仅是一味中药,而且临床上非常常用。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肾经,无毒。具有理气止痛,祛寒散滞的功效,可治疗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疼痛,痛经及产后腹痛等症。常用量为6~10g,煎汤服用。需要提醒的是,如出现以上症状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辨证施治,不可贸然使用。

荔枝壳

味苦,性凉,归心经,无毒。具有除湿止痢,止血的功效,可用于痢疾、血崩、湿疹的治疗。将荔枝壳洗净煮水,可以缓解过食荔枝引起的咽喉肿痛、失眠烦躁等,小小的荔枝中也潜藏着阴阳平衡之道。值得注意的是,果壳表面易有农残,为安全起见,请勿擅自使用荔枝壳,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其他

其实荔枝树浑身是宝,荔枝叶味辛、苦,性凉,归心经,能除湿解毒,煎水外用治疗湿疹和烂疮。荔枝根微苦、涩、温,归脾、胃、肾经,具有理气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

现代营养学研究中荔枝的功效

荔枝中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多酚类等,具有抗氧化、抗癌、护肝、心脑血管保护、抗神经炎、免疫调节等作用。


荔枝的食疗方案

失眠、神疲

可将鲜荔枝通过日晒或热风干燥等工序后制成荔枝干。荔枝干、红枣、龙眼肉各5枚,水煎30min,制成茶饮,具有补益气血、养心安神的功效。

痛经、月经稀少

取荔枝核3枚、荔枝干5枚、干姜数片、适量红糖,煮水后趁热服用。

疲劳倦怠

荔枝干15枚、当归10g、黄芪20g,将药材包入纱布,与鸡肉同炖。


注意事项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荔枝虽有温补之益,但亦有上火之弊,热性体质应少吃,一般健康成人的每日服用量以5~10颗为宜,过量服用有口舌生疮、胃肠不适、龋齿、肥胖的风险。荔枝含有较高的糖分和热量,糖尿病患者谨慎食用。另外,空腹大量食用荔枝会导致荔枝急性中毒,发生突发性低血糖,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荔枝这味甘温的药食同源佳品,以其补气血、健脾胃、养心神的功效在中医治疗宝库中熠熠生辉。然而,“一颗荔枝三把火”的古训也时刻提醒我们养生之道不在于一味地滋补,而在于以食物之偏性,纠正人体阴阳之失衡。天地万物各有其性,人体脏腑,各有其需,唯有明察个体之差异,方能趋利避害,使“食”真正成为“养”之良助。

来源丨邵逸夫医院

阅读 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