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厢镇街道湘湖村,因古湘湖之上湘湖和下湘湖间有一座跨湖桥而命名。
跨湖桥遗址堆积厚2-3米,文物保存较完整,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特。经过1990年、2001年与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骨器、陶器、木器、石器及动植物遗存标本,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2006年5月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跨湖桥遗址采取原址保护的方式,博物馆就势而建,建筑整体以船为造型,从平面形态到立体面造型都采用“舟”形形态组织,这也是浙江省乃至中国唯一一座“舟”形状的专题类博物馆。
博物馆内部展陈区域由“八千年回首”主题陈列和遗址保护厅组成,充分展现8000年文化的厚重和沧桑。陈列厅展示了多个跨湖桥之“最”: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世界上最早的漆弓、中国最早的“草药罐”、中国最早的慢轮制陶技术、中国最早的甑、中国最早的水平踞织机等珍贵历史遗存。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负一层遗址区,保存着“世界第一舟”跨湖桥独木舟及相关遗迹。独木舟长5.6米,宽0.53米,厚2.5—3厘米,用整根马尾松挖凿而成。独木舟采用火焦法制作,舟体上一些烧焦的痕迹清晰可见。
轻盈的独木舟、精致的陶器、发达的木作榫卯技术、动植物的驯化栽培等一系列的考古发现,证实了浙江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于浙中山区。跨湖桥文化是山地文化向平原文化发展的早期一支,勤劳智慧的古跨湖桥人在距今8000—7000年之际,在宜居的河口地带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史前文明;同时,也将浙江文明史前推至八千年,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
华语之声 姜胜利 文、摄 楼祖民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