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声音

下载
皮市巷,藏在繁华街市里的革命火种
2023-04-06 15:00:28

华语之声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的记忆,也是特殊的文化符号,每个地名的由来,都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髓。上城区是南宋皇城的所在地,也是杭州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区域,作为无数帝王将相和名人集中之地,上城区的不少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接下来的社科三分钟中,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地名,看看地名背后的灿烂文化。


“升平巷,今为皮市。内有上四眼井、下四眼井、玉阳庵。”

——《西湖游览志》卷十三载


杭州,一座千年的文化名城,是历史赋予了其蕴含的江南诗意和东方韵律,沿着城市内部大大小小的街巷地名延展开来。历史建筑犹如镶嵌于杭城这块华光美玉间的绚烂明珠,历经时光雕琢,沉淀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值得纪念的红色资源。

本期社科三分钟来到了皮市巷,虽长仅数百米,却饱经历史沧桑,铭刻红色记忆。这是浙江团组织和党组织的发源地,也是浙江红色革命活动的发源地。

皮市巷,南起解放路,与茅廊巷相对,北至庆春路,与六克巷相对。该巷以永宁院为界,界南为上皮市巷,界北为下皮市巷。

南宋时,这儿聚集了许多皮具作坊,经营皮具生意,故名皮市巷。硝皮时气味浓烈,常令路人掩鼻而过,然经硝皮处理后的皮裘却是上好的御寒之物。有好事者把它喻为科举,作打油诗云:“伐毛淡髓马牛羊,毒雾腥风未可当。变体文章腾虎豹,求名宜亦祷皮场。”还曾设富藏库,已收管昂贵皮裘,后改为元帅庙。明代称福佑巷、升平巷。清代先称福佑巷,后称皮市巷。1966年改名阳光巷,1981年恢复旧名。

皮市巷103、105号及北侧建筑群,东至皮市巷,北至宗文弄,白墙黑瓦的民国建筑群,留存着旧时江南水乡古城的模样,且与背后玻璃幕墙的摩天楼,形成了古老与现代和谐共生的都市场景。作为一条年代久远的小巷,皮市巷穿插在杭城最为繁华的闹市区之中,虽不再热闹如往常,却仍残留着一抹曾经繁华的影子。

在皮市巷3号,曾诞生了一颗红色火种燃烧成光耀的绚丽朝阳。对于杭州来说,一切始于1922年的那个9月。4个20多岁的革命者在杭州皮市巷的秘密集会,中共领导下的第一场现代农民运动策划于此,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中国共产党杭州第一个党小组相继成立于此。也正是这一代人的觉醒,唤醒了一个民族,一代又一代代人的传承,将红色故事续写。


抚今追昔,我们可以告慰中共杭州小组创始人,令他们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一去不复返。如今,这种红色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文源:杭州历史地名故事

撰稿:陈琳

摄影:姜胜利



阅读 6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