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 | 那些美丽地名背后的精彩故事

“你还记得弥漫着乡音的那条小巷吗?

你还记得儿时嬉戏的那一池碧水吗?

你还记得父母背着你走过的那座小桥吗?


你可曾想过它们也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名字背后隐藏着一个精彩的故事……”



   今年5月初,余姚市民政局、余姚市社科联共同发起的“魅力余姚 美丽地名——寻找身边精彩地名故事”活动公告,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个活动旨在以“弘扬地名文化,延伸历史文脉,树立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余姚市范围内现今地名或经过考证的优秀历史地名为对象,以文化内涵丰富、有历史价值的地名为重点,讲述地名背后的历史故事,找寻文化积淀,传承人文精神。很快,一篇篇稿件陆续发送到指定的电子邮箱,还有一些年长市民邮寄来了亲笔书写的稿件。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收到征文52余篇。



翻阅、整理这些征文稿件,不难发现余姚那些美丽地名的由来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历史典故、人文故事和民间传说。


历史典故——文献名邦闪耀的颗颗明珠


地名,是一方地域的文化记忆,是历史文脉的代代传承。作为文献名邦,余姚的地名自然少不了深厚的历史渊源。


通济桥和舜江楼,是老余姚人心目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标性建筑。征文作者孙龙在来稿中写道:始建于宋代,历经四毁四建并于清朝雍正年间重建、保存至今的通济桥,有浙东第一桥之称,号称“海船过而风帆不解”。舜江楼初建于元朝,同样经历多次毁坏和重建。现在的舜江楼,是1984年按照清光绪十一年的原貌兴建的。虽历经风雨,但这两个全国文保单位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作者王晓来在征文中讲述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季卫桥的来历——一座由本地桥梁建筑专家叶樊倾注多年心血建成的百年老桥。候青江上原来有一座三孔石桥,但在明朝嘉靖年间为防倭寇入侵而拆除。后来,曾相继督造修建余姚东门外黄山桥、南城石巍桥、战场桥(今最良桥)的叶樊决定在候青江上重新建一座桥,经勘察,他将原来的3个桥孔改为5个,桥身设计为坡面,为的是方便拉车的农民。桥建成两年后,叶樊病逝,后人感念其恩,将桥以他的字“季卫”来命名。


人文故事——纪念难忘的人和事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名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一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尤为突出,只为纪念在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战场上做出突出贡献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而将某一地以其名字来命名。“肖东”和“新新”村的名称,便是如此。


肖东镇如今已是兰江街道的一部分。即使如此,“肖东”这个地名在老余姚人的口中还是会时常被提起。征文作者潘建峰说,这个地名是为了纪念革命烈士肖东而来的,她生前是中共上虞县虞东区委书记。原名董鹤棣的肖东是鄞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受浙东区党委敌伪军工作委员会的派遺,到上虞县开展革命工作,1948年被捕牺牲。解放后,为了永远纪念肖东烈士,余姚县人民政府把凤亭乡改名为肖东乡(镇)。

位于朗霞街道的新新村,它的名称也与一段革命历史息息相关。作者俞庆祥的征文中描述道:1945年,四明山留守游击队在余姚各地建了多个联络站,杭州湾南岸的小村庄小王家便是其中之一,这个联络站的名称是“新新公司”。由于新新联络站在解放战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解放后,当地的乡就被命名为新新乡,当地的村被命名为新新村。


民间传说——故事大多寄寓美好的愿望


地名是社会历史的活化石,能把一些历史事实和传说保留下来。在历史文化名城余姚,这样的传说当然也不少。


在梁弄镇东郊有个小山岙,这个只有百来户人家的小村庄叫“金子岙”,别看村庄小而且不起眼,“金子岙”这个村名的来头可不小,传说还是800多年前的南宋皇帝亲口赐予的呢。传说北宋末年,小康王赵构逃离都城开封,一路被金兵追赶。当赵构逃到四明山区的一个小山岙时,眼见就要被金兵活捉,他接受一个随丛大臣的建议,将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撒在路上,金兵看到后忙于抢夺财宝,赵构得以脱逃并在几年后当上了南宋皇帝。赵构认为小山岙是个吉祥之地,此后他又来到这里,将许许多多的金银珠宝分送给当地农户,并当场给小村庄赐名“金子岙”。这个美丽的传说,来自作者黄志昌的精彩描述。

朗霞,原名廊厦,民国年间一位秀才将其雅化并沿用至今。在作者俞庆祥的笔下,廊厦之名的来历同样生动。相传,朗霞在南宋尚无地名,因钱塘江泥沙沉淀,海涂逐年上涨,勤劳的人民筑塘围垦海涂,才逐渐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人口集聚地和相互连接的村落群。明末清初,一户姓徐的人家移民到此,久而久之,善良的他们与邻居关系甚好,经常相互分享自家种植的蔬菜,交换蔬菜的地点通常就在徐家前廊。后来,一个从杭州湾捕到鱼虾四处叫卖的农民在徐家前廊躲雨,被正在分享蔬菜的几户邻居看到,很快便将他手上的鱼虾买光。农民此后便常常到徐家前廊来叫卖,日复一日,其他农民也拿一些农副产品到此地买卖,徐家前廊从此成为一个交易场所,生意日渐兴隆,后来徐家又在家门口搭起一排长廊供大家交易物品。后来,大家就把这个规模越来越大的交易市场称作“徐家廊厦”,原地名“大成里”逐渐被取代。


本次“魅力余姚 美丽地名——寻找身边精彩地名故事”活动将持续到10月底,希望有更多的作者踊跃书写余姚美丽地名故事,不管你是不是余姚人,不管身在何处。



阅读 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