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韵古宗|半山娘娘庙
从古老的深山古刹到繁华都市中的幽静寺院,每一座寺庙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它们不仅是信徒们虔诚礼拜的圣地,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接下来的“禅韵古宗”栏目,我们将一一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带您了解每一座寺庙背后的历史故事与传说,领略其独特的建筑之美、艺术之韵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湖光翠秀杭城中,半城山色在半山。在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一座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寺庙——半山娘娘庙,庙宇周边绿树成荫,环境怡人,半山便因这座庙而得名。
半山娘娘庙,又名撒沙夫人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
靖康之变后,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曾在金兵的追袭下逃亡,倪姓姑娘为其撒沙遮掩行迹,宁死守节,勇救康王。
为了报答倪姑娘的救命之恩,赵构(宋高宗)即位后,首崇祀典,敕封倪姑娘为“撒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为之立庙塑像;念倪氏满门忠烈,御赐“皋亭倪氏忠烈堂”。
上世纪四十年代,半山娘娘庙遭日机炸毁,时人建草屋以代;五十年代倾圮;九十年代,倪氏后裔募资筹备,择址重建。(画面放崇祖碑文,配文字:1993年娘娘殿落成,1998年观音殿重现。)
2012年,重修后的娘娘殿落成,飞檐翘角,庙貌巍然。如今,新庙前有娘娘殿,中有忠烈祠,后有观音殿。殿堂内外匾额、楹联均为著名书法家撰写。庙宇古色古香,建筑错落有致,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得益彰,宁静而庄严。
半山娘娘庙不仅是信仰的寄托,更是文化的传承。庙宇内,关于倪氏娘娘的传说和故事被代代相传。半山娘娘裔出倪氏,生前饲猫护蚕,蚕花兴旺,庙内娘娘座前时常出现七彩神猫,倪家先辈就用山泥依样捏出。将蚕猫放在蚕室,鼠迹消匿,连年丰产——半山倪氏蚕猫,也是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半山泥猫的原型。
岁月流转,半山娘娘庙见证了无数人的信仰与期盼,也见证了杭州的历史与文化。
-
董培伦爱情诗集著名爱情诗人董培伦,笔名董特,生于山东省诸城市。系世界华文爱情诗学会会长、《伊甸园》诗刊创刊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客座教授、西子湖诗社社长、《湖畔诗刊》主编。著有诗集《沉默的约会》《董培伦爱情诗选》《太空之吻—柯平选评董培伦爱情诗58首》《蓝色恋歌十四行》《春天的来客》《西子湖恋歌》等13部,另有散文集《此曲只应天上有》、评论集《诗意揭秘》等多部。并与诗论家骆寒超教授主编了《20 世纪华文爱情诗大典》《新诗百年.爱情诗选粹》。母校诸城一中,先后为他建立了《董培伦情诗艺术馆》《董培伦爱情诗研究会》。2017年获得“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实力诗人”称号。2021年11月,第21届国际华文诗人笔会授予他“中国当代诗人杰出贡献金奖”。同年12月荣获2021年第二届(香港)紫荆花诗歌贡献。2022年10月,故里诸城市董家崖头村为他建立了《董培伦爱情诗艺术馆》。在他创作的近1500首诗歌作品中,爱情诗就有500余首。得到全国30多位著名诗评家的赞扬和肯定。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给他的条幅,称他是:西湖大情人;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给他的爱情诗题词说:培伦先生,情人老去,而爱不朽。诗人老去,而诗年轻。
-
用歌声征服你——华语之声专访赵传
-
杭州诗人专辑中国作协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陈曼冬为您朗读杭州诗人的诗。 他们在杭州,他们在杭州写诗。
-
医脉传承
-
天天读报华语之声、浙江工人日报联合出品
-
段铁朗读——章锦水诗歌作品集段铁朗读 章锦水诗歌作品集
-
给共和国的一封情书丨中华颂
-
杭州中秋祝福
-
健康有道特别节目—-揭秘中国式亲子关系
-
《致青春》VOL2:新锐作家溺紫的肆意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