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古村行 戴村镇尖山下村











尖山下村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南部,因地处尖山山麓而得名。整个村庄三面环山、一面依水,呈狭长形布局,清澈的七都溪穿村而过,给人宁静和美之感。
“马灯尖山下,亿年火山峡。”村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村内有1.2亿年前仔牛山火山喷发遗址,古树、古井、古桥、古宅保存完好,非遗马灯已流传300多年。
近年来,尖山下村借势美丽乡村提升建设,从村庄景观及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来提升村庄整体形象,打造一村一景,深入挖掘村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先后被评为浙江首批古村落,省AAA级景区村庄,全区首个民宿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文化特色示范村。
如今,随着村容村貌的改观、外影响力扩大,来尖山下村游玩、登山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沿着村道往里走,愈深愈幽静,耳边听到的是潺潺溪水声,眼前看到的是苍翠的绿色,令人心旷神怡。
华语之声 姜胜利 文、摄 杨乐琪 编辑
阅读 0
-
阿来来了8月9日,盛夏的杭州,阿来要来了,他从藏地来,带着《云中记》而来。 阿来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他的《尘埃落定》,曾经迷倒大江南北的读者们。 “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呼唤。”这是《尘埃落定》的开头,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我们开始认识一位神秘、独特、充满诗性的作家——“阿来”。随着这部如雷贯耳的作品,阿来这个名字,也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也就此“尘埃落定”。 在阿来的笔下,万物有灵,万物皆有生命,生命之美,绽放神性之光;他以深邃而厚重的笔触,写出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由神性的向往,一种对生活对人类的反思和对大自然的亲近,以文字塑造一个“阿来的世界”,给我们带来沉思后的心灵沉静。 作为茅盾文学奖最年轻得主,阿来在《尘埃落定》后的二十年间,相继推出了《空山》《格萨尔王》《瞻对》《蘑菇圈》《云中记》等艺术上不断创新的作品。 《云中记》的最后,阿来写下了这两行字: “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动笔。 ”2018年国庆假期完稿。” 一本被视为“安魂曲”的书,就像一块静静伫立的纪念碑。纪念碑刻不下28万字,但可以刻下以上的两行字。 十年。这世界变化快,沧海桑田,有些东西停留了,有些东西不曾停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个人都要往前走,面对新的世界,面对新的命运。那种人们称之为使命感的东西,对于早已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家阿来来说,又是什么? 离地震那年,一晃已经12年了。有人问:地震那年你多大?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处理与死亡、与自然的关系?这个问题,阿来想了十年。《云中记》,能否给出一个答案? 8月9日下午3点,钱报读书会邀请来著名作家阿来,在杭州纯真年代书吧(西湖景区北山街32号保俶塔前山路8号)来聊聊从藏地到江南,从云中到地面的那些事。 阿来,来了,你,来吗? -
中国童话 -
记忆、诗意、创意钱塘自古繁华。钱塘江作为浙江的母亲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钱塘人。钱塘江奔流不息,浙江大地上的人民便生生不息;钱塘江大气磅礴,孕育的钱塘江文化便也包罗万象。 我们浙江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的同仁们一直徜徉在钱塘江文化里。我们把学习、研究、品味、弘扬文化作为一种责任与使命,也作为一种生活的快乐与幸福。于是我们这些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文化、畅想文化,时常交流对文化的体会与感悟。不由自主地,也用我们的笔畅写文化。于是就有了这本散文集。 -
《致青春》VOL04——郭榕:她用行动关爱少年的你 -
我们的告白 -
杭州中秋祝福 -
天天读报华语之声、浙江工人日报联合出品 -
全科医生胡冰霜的医学手记6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后、四川大学心理学教授、华西医院精神科医生胡冰霜携新书《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来杭,做主题为“从史怀哲到艺术治疗”的新书分享会。分享会后,满怀仁心的资深医者胡冰霜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生死观。 -
红十字关注青少年成长特别节目《青春期=叛逆期?》 -
红十字会”人间有爱“专题节目
推荐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