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声音

下载

播放量:23434

2020-11-05

第一期 | 《阿勒泰的角落》

不贩卖焦虑,不吹捧文艺,让文字回归阅读

Muzuer/撰文   劳泽佳/采编  吴则翰/摄影   

L.Cave 工作室/排版、校对

新经典文化/特别鸣谢


北疆对江南人来说绝对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在国人口中,出现十次北上广可能也不会出现一次阿勒泰,但是就是这样一本讲述阿勒泰的散文轰动了中国的散文界。

 

记得在几年前,李娟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时候,大家似乎都被她质朴而纯真的文字吸引了,那是一个纯真而调皮的女孩儿,虽然是汉民却和家人一同开着裁缝店(后来又是小卖部),过着游牧民的生活。

 

不像去西藏接受心灵洗礼的文艺少女,亦不像深入重山洗涤尘埃的俗世弟子,李娟像极了曾经的三毛,而阿勒泰则像极了三毛的撒哈拉,而这本《阿勒泰的角落》讲的便是李娟的生活,也是关于阿勒泰的故事。

 



01 远离城市的故事

 

如果李娟的故事在上海发生,那或许是另一番风景,亦不会如此动人。阿勒泰本就是个人烟稀少的地方,散文里说这里唯一的信使也都是迷迷糊糊的,送到他手中的信说不定过了半年依旧藏在他家里的。

 

可是音讯不通的阿勒泰人自有自己的乐趣,那里同样追逐时尚,但是服饰却全靠裁缝手工,像极了曾经乡村小镇。开着裁缝店的李娟一家又不通哈萨克语,这自然会闹出些笑话来。再加上哈萨克族独特的民风和开朗的人儿,李娟一家人每天在这里通宵达旦地制作衣服,修补衣料似乎也成了一件有趣的事儿。




02 贫而乐的生活

 

在家里开了小卖部之后,李娟便有了新的乐趣,哈萨克族的男性也多爱饮酒,而李娟便常常扮演着老板娘的角色,时不时赊酒给他们,也时不时要驱赶酒鬼。但是散文里倒没出现酒鬼在小卖部大闹的场景,一个个壮汉虽然爱喝酒又没多少积蓄,但面对李娟似乎也总像是邻居家的小弟弟那样憨厚诚恳。

 

更多时候,是机灵古怪的李娟去戏弄他们。


散文中写到哈萨克族的小孩总是会随意采些东西来换钱再买东西,这些机灵的小鬼总是什么都拿来换钱,有时候是深林里采的蓝莓。李娟写到这个时候自己会故意把蓝莓吃掉,但不给小孩钱(因为语言不通,小孩可能也没说什么,只是送上了蓝莓),小孩子就会哭着回家,当然她最后还是会给他们钱。

 

这样的李娟像是桃花岛的黄蓉,有股子聪明劲儿,像小姑娘一样喜欢捉弄人,但是遇到老是穿着破裤子又舍不得花钱补的哈萨克人,她又会主动提出要免费给他补裤子,虽然结果是李娟自己给自己揽了许多活,显然她内心也是善良的。

 

可以说在阿勒泰生活的人是贫而乐的人,李娟也一样。


阿勒泰大多数的哈萨克人可能觉得一套衣服就是人生中最金贵的东西了,甚至觉得桃子都像宝一样,这类物质他们拥有的很少。但是他们却拥有广阔的山林、天空、大地和其他更多美好的事物。

 





03 自然与工业文明之间


然而,就像许多生活在边缘地区的人一样,李娟也有离开这块乐土的想法。


居无定所地生活在在那片空旷的草原上,年年接受着寒冬酷暑的洗礼。李娟写下那些文字也总是有些苦中作乐的意味,物资的贫乏和生活的窘迫让他们不得不和鸡鸭牛羊共处,而交通的不便更是让他们像是被城市拒之门外的野人。


 

李娟的一家人从开裁缝铺转向开小卖部,其实也不过是作了城市与游牧民族之间的一座桥梁,李娟虽说是一个北疆游牧生活的参与者,但是在更多时候她扮演的是一个见证者。

 

在李娟的行文中,不知道是因为终将离开这片充满生命力的原野还是因为习惯了游牧生活的不断告别,李娟的语调总是不太对未来有些确定,亦或是对人和物的消逝怀着浅淡而清晰的伤感。


“怀着羊羔的老人”最后一段如此写到:

 

「我一直在想, 游牧地区的一直小羊羔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吧?会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至少我所知道的羊,于牧人而言,不仅作为食物而存在,更是为了“不孤独”而存在似的。还有那些善良的,那些有希望的,那些温和的,那些正忍耐者的……我所能感觉到的这一切于羊羔有关的没得,以我无法说出的方式汇聚成海,浸渍山野,无处不在。我不相信这样的生活也能被改变,我不敢想想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一天会消逝。

 

但是实际上,李娟心里想的或许就是自己想要得到更安逸的生活,想要逃离这种艰苦但又充满生命力的生活,这实际上便是两种文明在李娟内心的对抗,旅行者来到北疆,或许对游牧生活只会有着浮光掠影般的体会,但是对于真正在这里居住过的李娟来说,那里诚然不全是美好的事物,由此在她眼前阿勒泰也显得那样的真实。」

 

在她眼里,或许总有一天自己会离开这里,实际上后来她确实也迁居到了城里,但是不变的是她记录下的那段生活里的阿勒泰和她自己,也正是我们作为读者如今可以看到这本《阿勒泰的角落》的原因。


- END -

推荐专辑